Skip to main content

变黑的马小也真没什么可黑的

南京马拉松

说来很神奇,我和马小也还是有一些缘分的。从网络昵称上讲,我叫李二牛,他叫马小也,如果我俩合作,那就是“牛马组合”了,听着颇具朴素的劳动热情和互联网的自嘲精神(kidding)

除了这有点尬的硬扯缘分,我和马小也在线下也确实有一面之缘。2024 年的南京马拉松,在 16 公里翠洲门码头附近那段路上,目标 300 到 240 的选手可以说是车水马龙。

人群中我看到马小也在直播,周围的跑友也纷纷上前互动或是蹭镜头。

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停车场拐弯处,只听“啪”的一声,一个黑色的物体从天而降,精准地落在我脚边,周围的跑友瞬间一片哗然,我赶紧来了个小碎步闪躲,慌乱中我还是看出是马小也的相机掉了。

此前我注意到,马小也全程一手拿着云台和手机直播,一手拿着个大疆 action 边跑边录 vlog,后来我还在他的视频里看见了自己一闪而过的帅气背影。

一个能全程搞直播,最后还跑了 25x 的狠人,实在是厉害。

马小也南京马拉松

我这种没啥大件装备,全程闷头跑,也很少跟人互动的菜牛,最后也才跑了个 256。

从那一刻起,我就觉得这人是个神仙,一个用双脚对抗物理定律的神仙。

后来,就是网上铺天盖地的新闻,直接把他架在了舆论的烧烤架上,来回炙烤。

1

马小也,一个为了 PB(个人最好成绩)能把自己逼到墙角的人,他被黑的点,说白了就一个:太拼了,拼到有点“走火入魔”。

他的训练模式,已经不能用“刻苦”来形容,得叫“献祭”。为了成绩,他跑去高原训练营,玩命冲坡;为了减重,在已经很瘦的情况下,还严格控制饮食,最后体脂率干到了 12%。

这是什么概念?就是你身上的肥肉,可能还没他心里的执念重

结果就是,人肉眼可见地消瘦憔悴,脸色黑里透黄,双目无神,眼袋明显。用跑友的话说,就是“越跑越老了”。大家一看,这哪是跑步健身,这简直是在用生命给跑步事业做压力测试。

马小也的小红书主页

这种不要命的跑法,确实换来了成绩。2025 年无锡马拉松,他跑出了 2 小时 39 分的 PB,兰州高原马拉松 2 小时 49 分,都证明了这套“七伤拳”式的训练,短期内确实有效。

但代价也很快就来了。

2

转折点是 2025 年的贵州马拉松。赛前,他已经呼吸道感染,但依旧坚持高强度训练,结果直接把自己送进了医院,最终诊断为肺部严重感染。他自己在社交媒体上都后怕,说幸亏去检查了,不然带病上场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这件事,把他彻底推上了风口浪尖。批评的声音认为,他这是在用生命作秀,给广大跑者传递了极其错误的价值观。跑步是为了健康,他这倒好,直接奔着 ICU 去了。

风波还没平息,他又出现在了六盘水马拉松的赛场上。很多人说,他的面色已经不是单纯的黑了,而是“酱紫色”的,看着就吓人。可就是顶着这么一张脸,他愣是跑出了 2 小时 56 分的成绩。

六盘水马拉松前和管油胜

这就很魔幻了。一边是肉眼可见的身体透支,一边是依然出色的比赛成绩。这让很多人看不懂,也想不通。于是,“魔怔”、“不负责任”、“坏榜样”的标签就贴了上来。

3

现在,我们回到那个核心问题:变黑的马小也,到底该不该被黑?

我觉得,真没什么可黑的。

一个成年人,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,这是他的个人自由。马小也选择了一条最险的路,用近乎自残的方式去冲击自己的极限。

我们作为旁观者,可以不理解,可以不认同,甚至可以把他当成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,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“跑步千万别学他”。他自己后来也反思,呼吁大家不要带病运动。

但这和他该不该被骂,是两回事。

这个世界上,多的是说空话的人,多的是刚办了健身卡就假装自己是彭于晏的人,多的是收藏了无数训练计划却从没跑出过小区的人。

而马小也,是真的在用行动,去丈量自己梦想的距离,哪怕这个过程看起来无比笨拙,甚至有些悲壮。

他努力的模样,那种对自己狠到极致的劲儿,很难不令人折服。你可以说他傻,说他不科学,说他不懂得爱惜身体。但你没法否认,他比绝大多数键盘侠都要执着,都要有行动力。

他就像一部厂家用来测试极限性能的概念车,浑身都是不计成本的黑科技和摇摇欲坠的零件。

你看着它在赛道上跑出不可思议的速度,你知道这车绝对不能开上街买菜,但你会由衷地赞叹一句:“卧槽,牛逼”。

我们能做的,就是尊重。尊重他的选择,尊重他的付出,也尊重他最后给自己带来的所有后果。

至于模仿?千万别。我们是普通人,跑马拉松是为了更健康地吃喝玩乐,是为了发朋友圈,是为了在酒桌上多个吹牛的资本。马小也的追求可能更高阶,我们凡人看看就好。

一个如此努力的人,只是不值得我们模仿罢了。

他有什么可黑的?